不亢不卑
更新时间:2020-07-07 11:25
不亢不卑: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气质: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。
大家好!今天我们来说说“豪车”。先来看看“豪车”网上的解释:豪车是英文Luxury Cars或Limousine的直译,通常指D级车。D级车轴距一般在3000mm以上;发动机排量大于3.0升。这样的解释我是第一次看到,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是一样,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解释。而“豪车”这个词相信所有人都听说过、用到过。很显然,我们想象中的“豪车”不是这样解释的,答案很简单,大家在说“豪车”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去衡量过。所以,这个“豪车”的解释我们就不去理会它了。
那我们现在就来说说我们通常对“豪车”的理解:比较贵的车子就是“豪车”,比如“奔驰”、“宝马”、“奥迪”等等。首先,这些品牌的车子一般值多少钱呢?几十万?几百万?几千万?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这些品牌的车大多是在哪个价位区间呢?答案很明显:是几十万。请问,价值几十万的车子就是“豪车”了?那价值几百万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千万的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个亿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十亿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“豪车”从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看出,是个褒义词。请问,一辆连别人零头都比不上的车,凭什么值得我们褒奖呢?
先说“不卑”。以“豪车”来举例。假设你是一个买不起私家车的穷人,你看到一辆“奔驰”小车,或者一辆“宝马”小车,你会不会说这是一辆“豪车”?我相信很多人会这样说的,因为“豪车”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是可以听到的。请问,你为什么要叫这辆车为“豪车”呢?这只是一辆车,请问,他“豪”在哪里了?有人会说这车贵、值钱。请问,这车有多贵?有多值钱呢?几十万?几十万就算贵了?几十万就算值钱了?几十万就是“豪”了?几十万就让你羡慕成这个样子了?你的眼光就到这里了?你的目光为什么不能稍微放远一点呢?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这么卑贱呢?几百万就是“豪车”?几百万就让你羡慕成这个样子了?你的眼光只到这里了?为什么你不能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呢?为什么你还是认为自己还是卑贱呢?几亿元的车就是“豪车”?几亿元的车是不是还是、只是、就是一辆“车”呢?车就是车,有什么值得“豪”的呢?你为什么要认为它“豪”呢?有人要问了,那什么样的车才叫“豪车”呢?“车”是一个客观事物,“豪”是一个主观描述,这样说相信大家就能理解了。“客观”是我们无法改变的,但“主观”是完全可以随着我们的意思来的。
不自卑就是不贬低自己,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不抬高别人。相同的道理,“车”就是“车”,我们没有必要去抬高别人(别的事物),既然我们没有抬高别人,相对的,我们就没有贬低我们自己。那具体的我们应该怎样形容价钱贵的车呢?客观描述就行了:价值X元的(X品牌)小汽车,这样就行了。
再说“不亢”。还是以“豪车”来举例。假设你有一辆“奔驰”小车,或者一辆“宝马”小车,你会不会向别人炫耀你有一辆豪车?如果你会,请问,你这辆车价值多少?几十万?几十万对你来说就算“豪”了?你就这么鼠目寸光,井底之蛙?几百万?几百万对你来说就算“豪”了?你除了鼠目寸光、井底之蛙,你还能有点出息吗?几亿?你买的起吗?是不是吓到你了?知道自己眼光有多浅显了吗?其实“亢”和“装B”的意思是很接近的,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意思。以前我们说过,没有谁是可以在别人面前装B的,炫耀的。所以不亢就是不要抬高自己,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不贬低别人。没你有钱的并不一定要羡慕你,光棍不代表他的梦里只能和又老又丑的泼妇同床。
这些词语都是客观事实还是别人的主观描述呢?我们为什么要按别人的意思去理解某一个事物呢?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见解去理解一个事物呢?当别人把他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我们的时候,我们应该全盘接受吗?别人的想法都是对的吗?我们的主见在哪里呢?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去看待这个世界呢?
很多客观的事实,都被别人主观的添加了色彩。就像你买房子,你是想买一套别人已经装修好的房子直接进去住,还是想买一个毛坯房,然后再安装自己的意愿来装修。一个是别人想法的房子,一个是自己想法的房子。这两套房子对于居住都是没有问题的,问题是,你希望你的私密空间是由别人打造的还是由自己打造的。
这个姓苍的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尊称她为“老师”,请问,这个姓苍的教过谁?教的是什么?有教师资格证吗?在中国,在一个讲道德、伦理、廉耻的国家,居然把这样的一个人称呼为“老师”,最恶心的是,“苍老师”这个词还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很多电视媒体和网站上,居然还能受到一些国人的追捧,请问这是什么道理?这是什么逻辑?追捧姓“苍”的这些中国人,活在的时候你们有何面目称自己为中国人?既然你们这么崇拜姓苍的,为什么不移民、偷渡去日本呢?死后又有何面目去见你们的列祖列宗。
所以社会上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,而很多词语是被别人主观的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,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这些词语拆开,还原客观事实,然后,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主观意愿,重新去看待这些客观的东西。这样的话,我们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,去想想我们要的是什么?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?活出独立的自己,而不要被别人左右。
气质: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。
大家好!今天我们来说说“豪车”。先来看看“豪车”网上的解释:豪车是英文Luxury Cars或Limousine的直译,通常指D级车。D级车轴距一般在3000mm以上;发动机排量大于3.0升。这样的解释我是第一次看到,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是一样,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解释。而“豪车”这个词相信所有人都听说过、用到过。很显然,我们想象中的“豪车”不是这样解释的,答案很简单,大家在说“豪车”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去衡量过。所以,这个“豪车”的解释我们就不去理会它了。
那我们现在就来说说我们通常对“豪车”的理解:比较贵的车子就是“豪车”,比如“奔驰”、“宝马”、“奥迪”等等。首先,这些品牌的车子一般值多少钱呢?几十万?几百万?几千万?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这些品牌的车大多是在哪个价位区间呢?答案很明显:是几十万。请问,价值几十万的车子就是“豪车”了?那价值几百万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千万的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个亿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价值几十亿的车子又是什么车呢?“豪车”从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看出,是个褒义词。请问,一辆连别人零头都比不上的车,凭什么值得我们褒奖呢?
先说“不卑”。以“豪车”来举例。假设你是一个买不起私家车的穷人,你看到一辆“奔驰”小车,或者一辆“宝马”小车,你会不会说这是一辆“豪车”?我相信很多人会这样说的,因为“豪车”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是可以听到的。请问,你为什么要叫这辆车为“豪车”呢?这只是一辆车,请问,他“豪”在哪里了?有人会说这车贵、值钱。请问,这车有多贵?有多值钱呢?几十万?几十万就算贵了?几十万就算值钱了?几十万就是“豪”了?几十万就让你羡慕成这个样子了?你的眼光就到这里了?你的目光为什么不能稍微放远一点呢?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这么卑贱呢?几百万就是“豪车”?几百万就让你羡慕成这个样子了?你的眼光只到这里了?为什么你不能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呢?为什么你还是认为自己还是卑贱呢?几亿元的车就是“豪车”?几亿元的车是不是还是、只是、就是一辆“车”呢?车就是车,有什么值得“豪”的呢?你为什么要认为它“豪”呢?有人要问了,那什么样的车才叫“豪车”呢?“车”是一个客观事物,“豪”是一个主观描述,这样说相信大家就能理解了。“客观”是我们无法改变的,但“主观”是完全可以随着我们的意思来的。
不自卑就是不贬低自己,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不抬高别人。相同的道理,“车”就是“车”,我们没有必要去抬高别人(别的事物),既然我们没有抬高别人,相对的,我们就没有贬低我们自己。那具体的我们应该怎样形容价钱贵的车呢?客观描述就行了:价值X元的(X品牌)小汽车,这样就行了。
再说“不亢”。还是以“豪车”来举例。假设你有一辆“奔驰”小车,或者一辆“宝马”小车,你会不会向别人炫耀你有一辆豪车?如果你会,请问,你这辆车价值多少?几十万?几十万对你来说就算“豪”了?你就这么鼠目寸光,井底之蛙?几百万?几百万对你来说就算“豪”了?你除了鼠目寸光、井底之蛙,你还能有点出息吗?几亿?你买的起吗?是不是吓到你了?知道自己眼光有多浅显了吗?其实“亢”和“装B”的意思是很接近的,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意思。以前我们说过,没有谁是可以在别人面前装B的,炫耀的。所以不亢就是不要抬高自己,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不贬低别人。没你有钱的并不一定要羡慕你,光棍不代表他的梦里只能和又老又丑的泼妇同床。
这些词语都是客观事实还是别人的主观描述呢?我们为什么要按别人的意思去理解某一个事物呢?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见解去理解一个事物呢?当别人把他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我们的时候,我们应该全盘接受吗?别人的想法都是对的吗?我们的主见在哪里呢?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去看待这个世界呢?
很多客观的事实,都被别人主观的添加了色彩。就像你买房子,你是想买一套别人已经装修好的房子直接进去住,还是想买一个毛坯房,然后再安装自己的意愿来装修。一个是别人想法的房子,一个是自己想法的房子。这两套房子对于居住都是没有问题的,问题是,你希望你的私密空间是由别人打造的还是由自己打造的。
这个姓苍的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尊称她为“老师”,请问,这个姓苍的教过谁?教的是什么?有教师资格证吗?在中国,在一个讲道德、伦理、廉耻的国家,居然把这样的一个人称呼为“老师”,最恶心的是,“苍老师”这个词还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很多电视媒体和网站上,居然还能受到一些国人的追捧,请问这是什么道理?这是什么逻辑?追捧姓“苍”的这些中国人,活在的时候你们有何面目称自己为中国人?既然你们这么崇拜姓苍的,为什么不移民、偷渡去日本呢?死后又有何面目去见你们的列祖列宗。
所以社会上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,而很多词语是被别人主观的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,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这些词语拆开,还原客观事实,然后,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主观意愿,重新去看待这些客观的东西。这样的话,我们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,去想想我们要的是什么?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?活出独立的自己,而不要被别人左右。